admin

级别: 论坛管理员
发贴: 189
威望: 289
金钱: 1945
注册时间:2011-10-29
最后登陆:2019-02-18
|
肚脐乃养生要穴 “脏点”反而健康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有些爱干净的人,洗澡的时候也总会用手去抠肚脐中的脐屎,感觉它们很脏,必须洗掉才行。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肚脐“脏一点”反而更健康。
你洗澡的时候是不是有时会发现肚脐眼里有脐屎。就像鼻屎、眼屎一样,看到如此“肮脏”的东西,我们总想动手清除为快。而且有时这东西捣鼓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但脐屎真的需要抠出来吗?
脐屎为何物?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直接相连,药物易于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布于血液中,而且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人在出生的时候,肚脐的任务就噎完成了。胎儿用肚脐的前端和抬盘相连,从中吸收营养,人一出生这些东西就不再需要了。也就是说,“肚脐”(除向外凸出的)不过是“褶皱的小凹坑”。但在这个皮肤褶皱的小凹坑里,却容易积存肤垢。一些代谢物积存在这一小块区域,含有污垢的黑色东西就形成了“脐屎”。
女人能掏脐屎吗?
有部分爱美的MM,觉得脐屎很碍眼,经常会想着办法去掏和挖,但是脐屎完全不需要刻意去掏,掏多了,或者清洗不当,反而容易掏坏了。因为抠肚脐会容易弄伤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至于用指甲去刮它就更要绝对避免了。即使不去特地清除脐屎,也没有什么坏处。
如何安全清除脐屎?
肚脐本来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里边有点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脐温度。否则,太干净,热量散发快,肠胃功能都要受损。可以说脐屎是“清洁类排放物”的代表。
但真的太多又很想把它清除的话,要轻柔。如果肚脐比较浅,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较深,容易在里面褶皱的地方存污垢,那就用棉签涂点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后要将香皂冲洗干净,然后用细软吸水的毛巾擦干,使其干燥清洁。也可以用花生油擦洗,洗完澡拿棉花点一点油放到肚脐里轻轻擦拭,有防病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清洁肚脐时不宜用力,不宜用手抠,动作要轻柔。由于肚脐不宜受凉,建议洗肚脐时用温水,并在洗完后及时擦拭,不宜长时间将肚脐和肚子暴露受凉。
温馨提示:肚脐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时有女性因穿着露脐装冻出病来。加上秋冬换季,人的抵抗力减弱,穿露脐装时由于腰腹部裸露,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致病菌的入侵。
肚脐乃养生要穴 能治百病
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阳气不足,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揉按肚脐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脐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药物敷脐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自制肚兜
将药物研成细末,制作一些保健肚兜,也可达到护脐、保暖、除病的目的。
1.治胃寒痛:荜茇、甘姜各1克,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制成肚兜,日夜兜于胃脘部,每月换药一次,连用3~4月。
2.治阳痿: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2克,柴胡6克,做成肚兜,佩带于脐部,每10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敷药兜15~30分钟。
3.治慢性前列腺炎:红花、桃花、乌药、萆各15克,车前子、金钱草、败酱草各20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制香附18克,做成药兜,佩带于脐部,每15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3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