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投资股市 郭树清一言激起千层浪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5日在第九届《财经》年会上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此言一出,市场立刻有回应,16日内地股市飙升2.01%。而这一消息也引起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猜测是否“政策信号”。各方议论纷纷,赞否不一。
大公报报导,郭树清说,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此外,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这是一笔很巨大的资金。他强调,这类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证券公司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满足保值增值需求。“在过去10年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其他基金也能学习社保基金的例子,对国家、对这些机构、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他说。
虽然郭树清强调的是股市可以满足社会保险基金需要保值增值的需求,但民间舆论却不约而同地将其建议解读为“养老金救市”,不少人担心把老百姓的养老钱投进股市“有去无回”,有评论家甚至直斥“养老金救市等于送羊入虎口”。
传媒也都对证监会主席的建议有异议。《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指出,股市羸弱,致使寻求新资金入场成为了股市脱贫和股民脱套等的首要命题,然而,地方养老金和公积金等投资于股市有高风险。担心一旦地方两金入市门槛打开,很可能因权责不清晰、委托代理机制模糊等原因,沦为股市投机和内幕交易者的饕餮大餐,并加剧各地的社保支出性贫困敞口。
现行制度禁养老金入市
中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金,由中央政府在2000年建立,其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央企上缴的部分利润,用于未来人口老龄高峰到来时弥补养老等基金的不足。而社会保险基金则主要是由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等。截至2010年底,社会保险基金历年累计结余约2万亿元,养老金是其中的大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强调,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在国家规范办法出台前,只能存放在指定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用于其他形式的投资。由于CPI的高企和银行的实际负利率,社会保险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确实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这样的制度也有其道理。
倡统一养老保险基金
新华社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我国目前有几百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主体,很难管理,因此国家一般都会选择首先要保障这部分钱的安全,其次才会去考虑有效的投资。”
郑秉文认为,中国目前需要把养老保险基金统一起来,在省级和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这是用好养老基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实现省级统筹后,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管理部门就减少到30多个,有利于政府的监管、监控,可以利用资金规模优势,投资政府担保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不仅高于银行储蓄也会高于其他投资方式的回报率。
破解困局需大力度改革
有专家认为,即使养老保险基金实现了省级和全国统筹,如果中国股市无法解决自身问题,养老金入了市恐怕也存在诸多问题。
内幕交易横行、造假案频现、扰乱市场秩序等乱象严重打击股市信心。在这种环境下,养老金入市实现保值增值可能被说成是赚了“昧心钱”;亏了不但违背建议者的初衷,更无法向参保者交代。
强制性鼓励分红、在创业板探索退市制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监管层近日这些举措都直指股市顽疾。但要真正破解股市目前面临的困局则还需要更全面、更大力度的改革,还投资者一个健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