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严控“以人查房” 不该打着正义的旗号护短

严控“以人查房” 不该打着正义的旗号护短

  “房叔”、“房姐”、“房婶”的接连曝光,一方面暴露了腐败的辐射面之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隐私担忧”。这种“担忧”,无论是对普通公民还是对官员,都是一种潜在的“安全危机”。当个人信息、资料处于“裸奔”状态,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如今,一些地方严控“以人查房”,于普通公民而言,的确是一项保护隐私的好措施。

  可为何保护隐私的举措,没能赢得公众的尊重与支持、而是招来一片质疑呢?只因这规定出台的时机不对,如果一开始,就严控“以人查房”,那想必没人反对。可如今出台的背景是——各地房叔、房姐、房婶频频曝光、频频被处理、违规行为频频出现。在这样的境况下,严控“以人查房”虽然嫁接在“保护隐私”的名义下,依然给人一种“保护贪官”的感觉,当这种忧虑无法消除,那这项政策的正义性必然会消解不少。

  当公众对贪腐的焦虑仍在,严控“以人查房”难免让一些人黯然神伤,不为别的,只为监督权无处发挥。更何况,一个人有多少房子,对普通公民而言,的确是隐私问题;但对官员来说,却又是财产公示的应有之义。遗憾的是,当官员财产公示尚未公开,官员的房屋信息却开始保护起来,这样违背公众逻辑的做法,虽然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号,却很难让人相信这背后真正的正义。这真的是为了保护隐私,还是为了保护官员?这样的发问随处可见,也足见这背后的民意期待。

  凡事,不能只讲究做了,而应要在正确的时间点做正确的事。于此事而言,无疑是在严控“以人查房”前,理应先行公示官员财产,这才是在正确的时间点做了正确的事,不然,光严控“以人查房”,却对公众期待的官员财产公示视而不见,这难免会加深公众的焦虑,这样的举措背后,是不是透露出一股子的“权力护短”味呢?

  换言之,在严控“以人查房”之时,理应率先公布官员财产,如此方能纾解公众焦虑,也才能减少质疑。而如今,严控“以人查房”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对官员财产公示闭口不言,自然难以令人信服。要解决这种焦虑、担忧,唯有公示官员财产,让其接受社会的监督,到那时,各地再严控“以人查房”时,再称是为了保护隐私时,才不至于像如今这般饱受质疑与诟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