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政府信息公开,别拿“国家秘密”做“挡箭牌”

政府信息公开,别拿“国家秘密”做“挡箭牌”

  据报道,近日某部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的申请,引发网民吐槽。当前,所谓“癌症村地图”在网络疯传,土壤污染状况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少数相关部门却简单地以涉及“国家秘密”拒绝公开,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国家秘密”还是“监管失职者的秘密”?

  查阅资料,有关部门确在2006年启动了耗资巨大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了不仅会对公众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还可以通过食品、农作物种植以及地下水渗透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损害,土壤污染问题事关公众健康,公众应有知情权。

  申请公开生乳新国标会议纪要,遭回覆“不属于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申请公开杨达才个人工资收入,得回覆“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申请公开投资数亿却运转糟糕的12306网站招标信息,却被告知“网上查”……当前,少数相关部门,对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讳莫如深,不愿、不敢让公众知晓实情,“国家秘密”式的回覆层出不穷,把公众蒙在鼓里,让人如鲠在喉。

  面对问题,有的部门视信息公开为负担和威胁,一推、二拖、三耍赖,推三阻四,语焉不详,动不动就给信息贴上“国家秘密”的标签,以“不属于公开的范围”搪塞,彰显的是权力的蛮横跋扈,难免被公众质疑是在掩盖自身不作为。

  认为,对于真相,藏着掖着掩盖不了实情,只会增加公众“围观”的好奇心,躲不开、绕不过、遮不住。暗箱操作只会加深公众的疑虑,甚至引来排山倒海的质疑,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解疑释惑,才能安定人心;开诚布公,才能赢得信任。曾对发布pm2.5数据讳莫如深的一些部门,而今坦率公布,虽时有“爆表”,但确实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实践证明,信息公开不是洪水猛兽,把实情告诉公众,天塌不下来!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