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副市长”问题不在于选拔程序
这段时间,辽宁省东港市副市长董海涛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经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调查,这位80后“美女副市长”个人条件符合标准,选拔程序合规。
虽然当地官方称,董海涛“笔试成绩在报名的非党员中排第三”,但去年《丹东日报》的公开报道显示,“董海涛笔试成绩在进入差额推荐的25名人选中并列倒数第一”。笔试不高面试高,这最起码说明,从程序上讲是存在操作空间的。
当然,任何怀疑都是需要证据的,不能因为董海涛丈夫的叔叔刘明柱之前在丹东交通局工作,之后调往省交通厅做副厅长,继而转任省水利厅副厅长,就认为刘明柱与董海涛的晋升一定有关联。但退一步讲,即使有关联,也不会在表面程序上体现出来。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东港市所属的丹东市组织部门、当地群众、董海涛本人以及她的同事,仅听一面之词,即使有问题,能够调查得出来吗?
更何况,时代不同了,水再深,也只是在下面搅和。像过去那样放到表面,连基本程序都不顾忌的官员,已经很少见了。这些年来爆出的那么多提拔丑闻,包括面试环节,有多少问题出在程序上的?如果仅仅以程序为评判标准,那95%以上提拔的官员,甚至那些事后查出有问题的官员,在提拔当初也符合程序。仅仅因为选拔程序合规,就认为提拔没有任何问题,这种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过于理想化。
程序并不是“美女副市长”的唯一看点,关键还在于提拔的透明度以及对民意的重视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提出,官员提拔民意“说了算”。这句话说得不错,可问题是,民意怎么才能“说了算”?揆诸现实,很多时候征询民意只是小孩子玩的“过家家”游戏,没有谁会当真,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很难得到保证。
董海涛被当地称道的能力,只是体现在考试上。且不说这种能力她是否真实具备,有没有被夸大和注水,即使她具备考试能力,如果真正让民意“说了算”,她会被东港人民选中吗?民众或许对美女、副市长好奇,但更在意的是,在官员提拔使用过程中,到底能不能做到透明公正,自己到底有没有话语权、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