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向宏观调控反方向而行 深度剖析
【文章导读】从前几年所发生的情况来看,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也是无数,但是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硬是让国内的房价越调控越上涨,房地产发展向宏观调控的反方向而行。房价为何会越调控越高?
最新数据: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1月份有七成以上城市的房价环比又上涨了。也就是说,年初政府定出房地产宏观调控目标是“让住房价格回归理性,回到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能力的水平上来”,但实际上房价不仅没有从高位下行,反之上涨了。也就是说,如果房价上涨,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基本上失败。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失败,不仅在于今年稳增长的政策打断了“国十条”以来整个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进程,也意味着对当前房地产政策公信度的考验。如果后一种情况发生,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会更多。处于高位的房价要想得到调整更是难上加难。
原因分析:
一是早几年只是有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态度上的坚决,但没有出台过行之有效遏制住房投机投资的政策,许多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只是无法落实到位。特别是不少强势的政府行政干预的房地产宏观政策,更是一个个被市场及地方政府托市击得粉碎。如果真正想遏制高房价,有的是有效的经济杠杆,世界上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真正要让房价下跌或回归到合理水平,那么只要出台有效的经济杠杆,高房价岂能不手起刀落?
二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早就看准了政策的意图,即地方政府不会以牺牲GDP的增长而让房价下跌。这几年,民众早就看到,只要房价下跌影响到GDP增长,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马上就会中止或逆转。2008年是这样,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也如此。本以为“国十条”之后,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房地产政策也会真正地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但是今年上半年的稳增长政策出台改变了这一趋势。
地方动作:
虽然中央政府对房价调控维持口头上严厉,但是调控力度实际上已经有所减弱。观察地方政府,从9月底开始,深圳、贵阳、西安、武汉、天津等地先后对楼市政策进行微调,这也是自国务院督查组督查楼市以来,地方政府首次密集微调政策。多地微调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楼市消费,进而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局面。而中央却没有反对这些微调,因此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尝试微调楼市政策。中央政府调控力度减弱和地方政府抓紧微调,同时房地产短期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再加上刚需族需求非常强大,因此短期房地产需求将较上半年大幅增加。
调控危机:
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一些本在限购范围内的购房者,花钱通过房产中介从中操作便可获得购房资格,而购房资格的审批也出现了一些松动迹象。
如此看来,推动这轮楼市量价齐升的很有可能不全是自住型需求,其中包括通过各种手段钻限购漏洞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如果限购政策存在的漏洞不能被及时堵上,特别是购房资格审批环节不能严格把关的话,钻空子骗取购房资格的人胆子会越来越大。一旦限购政策被这些漏洞松动甚至瓦解,那么本轮楼市调控将迎来真正的危机。
热点关注:
需要注意的还有,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尽管文件也强调未来的城镇化是有质量的城镇化,但是市场可能会联想到,城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城市空间扩张及住房大量建造。如果有质量的城镇化不能够落实遏制高房价的具体政策上,并出台有效的经济杠杆政策,那么住房市场的预期同样不会改变,反之房价上涨的预期会更加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住房市场的房价也就容易涨起来了。
总之,无论是要让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还是要让城镇化成为经济增长之动力,遏制高房价是必然的,否则这两个方面都不可能。因为,早几年房价的飙升就把住房价格顶到天花板上了,国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能力购买当前价格水平的住房。如此,绝大多数人的民生从何而来?扩大内需从何而来?城镇化从何而来?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