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叶檀:救市背后那些早已精准得知信息的“股神”

叶檀:救市背后那些早已精准得知信息的“股神”

自有股市以来,股神层出不穷,能留名青史的成功者不多,让人唏嘘的不少。

各路股神,不问出身,精明的投资者与出身无关,与其敏锐的投资嗅觉、专业的投资能力,以投资为乐趣的性格,不倦的投资追求相关。投资是为了正确的资源配置,通过专业投资者之手,让社会资源到达诚信而有赢利能力的企业手中,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另类股神”在毁灭价值,而非创造价值。

《半月谈》杂志最新一期提到股市腐败、股市利益输送。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收受礼金、为他人谋取利益,第16届主板发审委委员邓瑞祥涉“老鼠仓”,原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配偶违规买卖股票。此次救市也浮现出一批早已精准得知信息的股神。述股神并不是巴菲特,甚至不如普通市场作手,只是将手上各种权力变现寻求的租金而已。

精准进退市场的上市公司高管,证监会最近揭开不少面纱,媒体从未停止对高管过于精准的增减持节奏的质疑。从一些案例来看,很多高管并非股市,而是精准信息溢价的享受者,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比普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的真实运营,也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消息。让自己的亲友合法利用信息优势与内幕交易的区分非常微妙,只能通过消息披露后精准的时间节点,通过举证倒置的方式进行。

主管南方电网计划发展部的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肖鹏,被指其亲友涉嫌利用多家电力供应商的内幕消息炒股,连续8年无一亏损、年均收益近50%。如果内幕得不到整治,这些亲友就会被市场捧为股神,引起跟风效应,事实上,这些人的年均收益超过巴菲特,只要信息链存在,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神下去。理智者清楚,这并不创造价值,而是财富的重新分配。

另一类股神则是各路明星,不管电影电视实体企业,他们优则股,无论出生于哪个行业,最终的结果是进入了股票行业。

一度市场上充斥着某某明星是股神之类的新闻,甚至煞有介事地写上是怎么成为股神的?怎么成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否认,有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天生具有投资能力,他们开火锅店很红火,办贸易公司很红火,开互联网商店出售红酒很红火,投资楼市能踏准节奏,而进入原始股市场,我的天哪,又踏准了。这样的人天生具有投资能力,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就像企业家能力一样,投资能力可遇不可求。

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的比较优势在于特定的方面。比如,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好莱坞影后,她的成就是留下让人难以忘怀、回味悠长的角色,演艺事业与广告等收入足以让她过上优沃的生活,她可以找到专业人士为家庭理财,但很难想象,她本人成为一个大企业家、大投资家,因为艺术与企业、投资需要的是不同的素质,感性与理性,感知与逻辑推理能力很难优美地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一个科学家有极高的专业地位,通常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当某某教授成为某某大学校长之类的新闻响起时,实际上是这个科学家转型的过程,他不可能在全心全意履行政之职时,再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时间上不会允许。有的科学家擅长勾通,但这跟从事专业行政职务是两码事。

分工明确的社会让比较优势得到市场的认可,有专业的投资人士提供价格、提升溢价最后变现。此时,文学、电影、科学、企业、连锁店、投资各不相扰,只要做到行业最优,市场会给你估值。

分工不明确的社会是强者通吃,学而优则官,演而优则股,一个科学家被迫成为一个投资行家,一个演员成为投资家,这是优势资源变现,对发挥比较优势不利。丛林社会、强者通吃、消灭创新与比较优势。

      上述股神,说到底是租金之神,是信息之神,是强者通吃之神,这样的股神充斥,社会是没有前途的,普通人与年轻人不可能得到机会,股市投资就是从强者嘴里争抢漏食的争分夺秒之战。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