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万亿债转股重启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万亿债转股重启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上世纪末中国为国企脱困的“三支箭”之一,债转股在当前不良资产急升的背景下重新“披挂上阵”。

财新援引一位国开行高层报道,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

早前就已经有了几起债转股的案例。熔盛重工3月8日公告称,将向中国银行发行27.5亿股股票以抵消27.5亿元债务,此后中行将成该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

虽然《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能直接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但是也开了条口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路透此前报道称,监管部门拟出台全新的债转股方案文件,以突破目前法律的限制。

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也提及,由于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上升,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强调‘市场化’原则,或预示着此轮债转股制度设计上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也充满了悬念。”海通证券宏观姜超团队在报告中写到。

僵尸企业真能排除在外吗?

“市场化”将是此轮债转股与上世纪90年代末债转股的最大不同。

上一轮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俗称“坏账银行”)陆续成立,从商业银行手中接入不良资产后,按照国家经贸委推荐的债转股企业名单,同企业谈判再确定具体转股方案。当时设定的存续期是10年,意味着10年内需完成转股和退出的全过程。

海通报告介绍,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转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时,是按账面价值(本金+表内利息)的1:1收购,不良贷款所对应的表外利息无偿划转,共计剥离不良资产规模约达1.4万亿。来源具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财政部为四家AMC各提供了100亿元的资本金;第二,央行以2.25%的利率发放了6041亿元的再贷款;第三,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银行和国开行共发行了8200亿元的金融债券,利率亦为2.25%,期限长达10年。

从当时来看,效果非常显著,企业高负债和负净利的局面得以缓解,银行不良贷款大幅降低,资产质量明显提升。AMC也获得了超过3倍的超高收益。

而这一轮中,财政将不再兜底。财新援引一位权威知情人士表示,此轮债转股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处置对象不能是处于市场出清过程中的“僵尸企业”。

据其报道,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类企业在银行账面上多反映为关注类贷款甚至正常类贷款,而非不良类贷款。因此,此轮债转股,并不支持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参与。

《证券时报》介绍,市场人士对于债转股适用于哪类公司,给出了三种猜测:

1、满足债转股条件的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确不能是质地太差,产能落后严重、基本面极差的公司,这类公司直接破产清算核销往往是最优选择。另外,质地极差的公司会导致银行再次成为企业的资金供应商;

2、债转股适合那些产品竞争力在行业内资质尚可,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然而能够判断出此类公司在经济周期向上时有能力恢复经营甚至表现尚好;

3、债转股在理论上更适合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会面临多种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债转股在未来政策调整中也将大概率从民企开始试验。

但在现实操作中,如何区分“僵尸企业”却是一个大问题。姜超认为,理论上,边缘性不良资产应是转股受益对象,但现实操作中,僵尸企业干扰大。

若再度开启债转股,在实际操作中债转股对象的筛选,或仍倾向于行业地位、企业规模等因素,这使得僵尸企业受益的概率大幅增加。

如华荣能源(原名熔盛重工),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船厂,13年起企业盈利大幅亏损、负债快速攀升,14年已陷入资不抵债,目前资产负债率高达123%,若成功实施债转股后,债务风险或暂延缓,但非有效化解。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