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严控“以人查房”何以存护贪嫌疑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2-20 18:16
标题:
严控“以人查房”何以存护贪嫌疑
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出台的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严格约束。消息甫出,众议纷扰。部门地方严控“以人查房”,被公众普遍解读为是在保护贪腐,认为严控“以人查房”,势必意味着热情高涨的住房反腐将因此偃旗息鼓。并质疑该措施或将成为“房叔”、“房婶”等贪腐官员们保护伞之嫌。
以法治的理性,严控“以人查房”或无不妥。毕竟,隐私权面向的是每个公民,当然包括官员群体。如果房屋信息查询门户大开,势必造成公民信息保护的失陷。
不过,站在现代政治文明的角度,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势必要对权力承载者进行更多的约束。公平并不意味着无差别,而在于权利义务的对等。无差别的“以人查房”管控,难免为贪腐制造更多的灰色空间。
无论是官员财产公示难产,还是“以人查房”反腐被专门约束,祭出的“隐私保护”大旗,并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正义性。权力监督与权利实现之间,并非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关键在于监督的体系上要进行有效完善。
不妨设想这样一个路径:对官员住房等财产信息采取申报和普查,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系统,以此作为权力公开透明的信息基础。至于公开,未必要面向全体公众,可以赋予独立的、有信用的监督机构查询的权限,比如媒体、律师。同时,也要保持纪检机构的独立性,并建立对纪检机构的问责机制,在独立性和问责制的作用下,纪检部门拥有查询的权限,肃贪工作还会如此被动迟滞吗?还敢对官员财产异常无动于衷吗?如此,既能保证权力监督的实现,也能避免官员隐私权利遭到侵犯。
由此看来,监督权力与保护隐私之间的兼顾,并非法律的难题,关键在于能否冲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寻找到合适的实现路径。腐败焦虑已然透支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透支了民众对权力的信任感。如今,反腐的大幕已经拉开,高层的反腐决心也很明显,这无疑是对权力威信的有效救赎。而一刀切的严控“以人查房”,无疑将成为权力监督和公民反腐的阻碍,甚至无意间成为贪腐的保护伞。
世间本有双全法,不负权力监督,亦不负隐私保护。只不过,这需要依靠制度的完善来协调。只有保护隐私的大旗不再制造遮蔽腐败的阴影,权力监督的诉求不会误伤到无辜公民,才意味着公平正义的实现走上正轨。
“严控以人查房”会不会成为权力监督的障碍,甚至会不会成为贪官们的保护伞?民众由此滋生的反腐焦虑,并非全无道理。在反腐决心和反腐的大潮下,如何处理好权利和权力的边界,祛除官员隐私保护大旗制造的灰色地带,应该成为打开反腐新局面、实现长效监督的紧要命题。
欢迎光临 看世界中文网 (http://brasman.free.fr/bbs/)
Powered by Discuz! 6.1.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