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环枕后肌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治疗

环枕后肌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平放于前额下,双下肢自然放松,令头前屈,使颈部皮肤与背部皮肤在一直线上。精确触压寰枕肌筋膜的起止点,并安全地避开椎动脉、枕下、枕大神经定点如下:①枕下凹离正中线1.5cm内侧压疼点定2~3点(松解环枕筋膜、枕大神经);②上项线下缘两侧压疼点定2~3点(松解半棘肌、头夹肌、椎枕肌);③第颈椎横突尖压疼点(松解头上斜肌);④第1、2颈椎棘突压疼点(松解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枕下神经)。针刀操作,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单,以1%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行退出式浸润麻醉,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皮肤垂盲刺入皮下,向躯干尾部倾斜刀体直达枕骨骨面调转刀口线90度与冠状面平行咬住骨面,将刀锋移至枕骨大孔骨面,横行切开寰枕后膜3~5刀,再做疏通剥离在靠乳突下部扪及第一颈椎横突骨凸,以一手指压住骨点,刀口线与躯体纵轴平行,沿手指平行刺入,达骨面调整刀锋到横突尖端,切开外侧和下缘各1刀,纵疏横剥。松解枕下凹时,只切开硬韧部分绝对掌握好进针深度。对第1、2颈椎棘突松解时刀锋抵达棘突外上方时,调转刀口线45度切开1~2刀。术闭以创可贴覆盖创面。5天1次,2次为1个疗程。

寰枕筋膜是项筋膜的一部分,它与颈筋膜浅层和深层相续,它的上缘起于枕骨上项线下缘,下部附着于寰椎后缘、项韧带、及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背膜等处,并与脊筋膜相续。正常情况下,枕骨大孔的后侧边缘和寰椎之间有一个宽松的间隙,足以容纳枕动脉、枕下神经和枕大神经,当寰枕筋膜因外伤、劳损变性、挛缩、增生时,引起持续性牵拉,打破各位点间力学平衡,致寰枕后间隙变窄,相邻结构失去正常的位置关系,椎动脉受压,影响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压迫牵拉枕下神经和枕大神经,可引起顶枕部顽固性头痛偏头痛、枕项部麻木;压迫交感神经则产生肌、腱、关节囊、血管的痉挛,并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压迫症状。

按局部解剖特点在枕下凹下项线距正中线1.5cm范围以及第1、2颈椎棘突第1颈椎横突后结节定位,后顺纤维肌筋膜神经血管走向进行针刀松解治疗,可达剑定位准确,并对局部肌、筋膜、血管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切割、剥离、松解解压、触激,既保证了操作的安全胜,又可使粘连的肌肉筋膜分离,痉挛肌筋膜柬舒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消除局部水肿,改善肌筋膜张力解除颈枕部的异常高引力,促进病变组织修复。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