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争迎贪官出狱报的是什么恩

争迎贪官出狱报的是什么恩

  2006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虽然犯了罪,出狱有人来接一下也属正常。问题是,来迎接侯伍杰的,既无平头百姓也少亲眷故旧,成分惊人地单一,主要就两拨人:官员和富商。商人重利轻离别,官场人走茶就凉。这些人不约而同如此高调地迎接他,原因总不会都像“关爱刑满释放人员”那样温馨。

  先说官员,侯伍杰当年为政一方,对几个官员有知遇之恩可以理解。但无论怎么说,侯伍杰是因为贪污受贿进的监狱,其坐牢对在职官员的提醒教育意味是浓重的。什么样的恩情早不能报、晚不能报,非得毫不避嫌地在这个节骨眼上报?有媒体报道,侯伍杰当年曾放言,若再逼迫他,山西会有二三百名干部跟着倒霉,从此案后来的发展看,侯伍杰没再被“逼迫”。侯伍杰今日出狱犹如凯旋,这其中,是不是饱含了那“二三百干部”的感激之情?

  若说官员还能用“知遇之恩、同僚旧情”来遮羞,煤老板们就太赤裸裸了。现代社会中,公权力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被法律严格约束,法内的行为是照章办事,算不上什么“恩情”,法外的“恩情”则往往伴随着腐败。如今,煤老板们这样迫不及待地迎上去送鲜花,试问,侯伍杰究竟有什么天大的“恩情”让他们感念至今?这些“恩情”都查清楚了没有?一个已经68岁、不可能重返仕途的刑满释放者身上,有什么”稀缺资源”吸引着商人如此迫不及待地围上去?

  在这场近似荒诞的闹剧中,我们依稀看到一种与民众期望完全背道而驰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背后,一些官员之间、官商之间俨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和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圈子里,本应属于公众的资源却在他们自己的利益小团体里被分赃,小圈子的利益被置于公众利益之上。从这一意义上,在职官员和富商十分入戏地为出狱贪官接风也就顺理成章了。

  迎接侯伍杰出狱的队也列了、花也献了,也许这些嚣张的行为并不违法,但其中的含义却让我们不得不警醒。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