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奢华政府大楼的钱来自哪里
济南龙奥大厦是全国最大的政府大楼,主要为济南市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办公场所,亦是十一届全运会的指挥中心和新闻中心,现为济南市委市政府驻地。龙奥大厦建筑面积37万平米,造价40亿,里面走廊周长为1公里,有40多部电梯,光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就有45000个,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单体建筑,仅次于世界第一大单体建筑美国的五角大楼。
从图片和披露的一些建筑细节来看,这是一座目前在中国绝无仅有的奢华政府大楼,其庞大的面积、恢弘的外观、现代化装饰和信息化配置也可能会让五角大楼自叹弗如,因此,自然会引起公众的惊讶和不解,这是用谁的钱建造的?
相关官员的解释是,建造龙奥大厦“没有花政府的一分钱”,是把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市里的房产处置后置换的。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济南市委所在的房产原本属于济南军区所有,济南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属济南铁路局。济南市政府根本不拥有这两处产权,也就无从谈置换一说。
按照一般的原则,修建这样一个价格昂贵的奢华大楼不会没有预算和审批,但是,根据国内外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公众的感受,修建这种奢华大楼又明显是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因为中国政府涉公经费目前从税收到支出都存在一些漏洞,而在支出部分,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监督。
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研究报告列出的第一条就是,中国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严重缺乏透明度,使得公众和社会难以对这类支出进行监督。实际上,按公开数据,中国政府的支出规模并不过度,但政府以各种形式控制和支配了大量预算外支出。而在其他国家,这些资源通常是由民间和非政府部门支配,或是严格纳入政府预算,是可以监督的,但在中国却成了难以监管的支出。也许,济南的政府大楼预算中也有部分这样的支出。
但是,大量预算外的开支又来自何方呢?笼统地说,当然也来自纳税人。中国的税收除了存在本应由权力机关行使的征税权被行政权所替代外,还存在一种非税收入领域。非税收入主要指行政事业性收费、彩票收益、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接受捐赠等等。在这些方面,既缺乏有效的法律对非税收入进行规范,也缺乏相应的程序约束,除了给纳税人造成更多的负担外,也让这些表面上为非税收入但实则也是税收的支出难以得到监督。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的办公楼、水电费和“三公”消费等也受一定程度的监督,但在实际监督过程中也因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有效监督,除了预算外的编列,首先在财政支出的编列预算方面就没有树立“预算即法律”的理念。同时,政府支出编列预算时,公众无法参与,预算缺少细节,人大代表难以看懂预算以及审批时间短等,都可能造成对政府支出的监督和审批流于形式,或一些支出得不到理性监管。也因此,各地才频频出现像济南市政府这样的奢华大楼。
另一方面,即便济南市政府大楼获得了当地人大的审批,也就是人大代表纳税人审批了这一建筑,是否就合理合法了呢?也未必!因为按照行政规定,中国公务员按行政级别可享用的办公楼面积也有一定之规。尽管这种规定的合理性也存在质疑,例如,也早就有不少人质疑,为何中国公务员人均办公面积世界第一,但毕竟还存在一个规定,应当按规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正部长级别的官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能超过54平方米、市委书记市长使用面积不得超过32平方米,县长书记不能超过20平方米。即便济南市委市政府公务员每人办公楼面积以32平方米来算,济南市政府大楼的37万平米也可供11562.5人办公。那么,济南市委、市政府以及各个职能部门有11562.5人吗? 如果真是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务员群体,公民的税负将更为沉重。
当然,这种奢华之风绝不止于济南一地,以前媒体披露的还有四川阆中粮食局公务员每人50平方米的办公楼,重庆篆山坪村公务员每人110平方米的办公楼。如果能核实一下济南当地的公务员人数,其每人使用办公楼的超标现象将叹为观止。
这样的奢华大楼真的是代表人民和为了人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