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股市?
自己看不起自己,如何叫人尊重?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声喊叫中国股市已经很便宜,市盈率低与“破净”是一大特征,比如银行板块大面积“破净”,当然还有一些传统产业的中大盘股也开始“破净”,A股历史上当出现破净潮时一般是见底特征,估计这次也不例外,但底部时间可能会比以往拖得更长一些。
说银行股有投资价值你信吗?如果但从市盈率来计算5-7倍市盈率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有一个问题,既然已经很便宜了,为何最有钱的汇金公司以及财政部不增持呢?为何有钱的上市银行不回购注销呢?这里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一般人难以弄清楚,所以表面上来看确实已经足够便宜,但问津者寥寥无几,资金甚至还在流出。
另一个板块是券商板块,曾经风光无限的券商板块已经成为市场弃儿,甚至连券商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主要原因是“熊市绵绵无绝期”。现在整个券商板块股价都很便宜,最高价中信证券16.5元,最便宜太平洋2.3元,其余大部分都在10元以下,作为市场主力军之一的券商板块都自顾不暇,还能营造所谓的慢牛行情吗?
同样为大金融板块的保险板块估值相对较高,但板块指数已经出现破位特征,估计后市也难堪大任。大金融板块出现如此糟糕的局面最主要原因:去杠杆、去通道等造成资金困难。何时有转机?只有等待政策出现松动,有钱才有股价,现在还处于人穷志短的时期。
掌舵者连简单的供求关系都不懂吗?在去杠杠、去通道的严峻形势下,监管层还在热衷大型独角兽,这对市场伤害很深,从盘面就能感觉到市场很矛盾,市场主力机构一边叫喊A股没质量,当真的推出大型独角兽时市场主力又开始退却了,但这不能怪市场,而是要怪掌舵者不懂得管理市场,不懂得掌握时机,不懂得照顾市场情绪,一根筋、一股热情就这样加速开通独角兽上市。比如工业富联推出之前整个盘面显得很诡异,盘面的反应等于是市场主力心理矛盾的体现,结果是在没由增量资金的情况下,最终市场只能以下跌来迎接独角兽的到来。从目前的IPO节奏来看,虽然每周IPO降到10亿左右,但市场对此消息似乎已经麻木,这是市场无可奈何的真实体现,也是对监管层无声的抗议。
贸易战最终如何了结?双输的贸易战看似无法避免,但冯伟仍然抱有幻想,因为特朗普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假如美国再加征2000亿美元,那中国就没有对等数量上的加征额,只能采取其他方式或方法,其实美国对民众消费品加征关税是很小心的,因为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太大,这就是为何第一期直接把电视项目去掉的缘故。从贸易与汇率的关系来看,市场已经开始反应,人民币贬值就是市场的预期,从中也可以看出市场本身就能够自我调节,再说没有中国质优价廉的消费品,美国一时也难于找到替代品,所以贸易战最终必定是雷声大雨点小,对股市影响是短暂的。
中国股市为何难有长牛?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多变,严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最为糟糕的是重融资、轻投资,思想上只把股市定性为融资服务,比如IPO泄洪、限价发行、时髦独角兽等等都是为了政绩而政绩的融资行为,同时又用《重组新规》限制住了上市公司的外延式发展,《重组新规》抑制关联方讲故事套利是正确的,但关键在于审核与事后监督,只要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为何要一刀切呢?能不能像独角兽一样对一些好项目也能特事特办呢?实际上这两年IPO与再融资金额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见股市政策制定是因“人”而异,而不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建设。
总之,现在A股确实很便宜,但资金为何还在出逃?值得深思!有人说这一届韭菜真不行,长得慢且瘦小,主要原因使土壤确实贫瘠,没有赚钱效应的市场如何能够刺激韭菜的生长?